(二)完善相关领域和地方版权政策法规制度。健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新兴业态版权保护制度,完善体育赛事节目、综艺节目、网络直播等领域版权保护制度,完善舞台艺术作品版权保护措施。支持指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出台版权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统筹配置区域内版权产业发展资源,增强地方版权政策法规的协同、带动效应。
三、完善版权社会服务体系,提升版权社会服务能力
(三)完善全国版权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作品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著作权质权登记、涉外著作权合同登记、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合同及转让合同备案等工作,统一登记标准,规范登记流程,提升登记质量。研究建设全国统一的版权登记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实现版权登记、查询、监测、统计等一体化服务模式,推进版权登记线上办理。
(四)强化版权贸易机制建设。持续发挥以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为龙头的版权展会交易服务体系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各地区举办市场化、社会化的版权展会和交易会。鼓励电商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建版权交易数字化平台,推动版权交易数字化转型。继续开展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贸易基地)和创新发展基地建设。引导境外著作权认证机构积极参与版权展会和交易会,推进国际版权贸易快速健康发展。
(五)推进版权金融服务创新。优化版权质押融资服务,全面推进质押登记线上办理。推进版权质押登记公示信息平台建设,便利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等查询版权权属状态、许可使用、交易转让等关键数据信息。着力解决版权质押融资中的价值评估、风险补偿、质物处置、工作机制等突出问题。支持指导各地区、相关行业开展版权保险、版权证券化等版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版权金融政策宣传和支持力度,完善版权金融支持保障措施。
(六)发挥版权社会组织作用。强化对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指导和监管,促进其提升管理效能、提高工作透明度,为权利人和使用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充分发挥版权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指导版权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版权监测、版权鉴定、版权维权、纠纷调解、学术交流和版权宣传等工作,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和社会的水平。鼓励行业协会商会设立版权分支机构,参与版权治理体系建设。
(七)推动版权产业相关调研和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调研方法,持续开展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工作,提升调研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指导性。推动依法制定《版权产业统计分类》,加强与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相衔接,建立工作机制,定期发布相关统计报告。支持和鼓励相关地区或部门开展特定地区或特定行业的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工作。
2025-06-24
2025-05-13
2025-04-11
2025-03-23
2025-03-07
2025-01-20
2025-01-13
2025-07-29
2025-07-07
2025-07-03
2025-06-30
2025-06-03
2025-07-28
2025-04-25
2025-04-11
2025-03-31
2024-10-21
2024-10-20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www.fjcv.org)
志愿热线:0595-28881828 E-mail:fjcv66@126.com 闽ICP备17015848号-1
法律顾问:北京恒都(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鸿才 | 广东华商(泉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李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