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公告
更多>>
闽南师大:以语为媒话经典,畲族文化共谱同心曲
来源:福建文化网 | 作者:蓝晓文 | 发布时间: 2025-07-28 | 122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7月4日至7日,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润畲乡,文化筑同兴”社会实践队踏进了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在漳浦民族华侨中学的课堂、村中的祠堂、博物馆和汇演的舞台上,开展了一场以普通话为桥梁,以经典文化为纽带,助力乡村振兴及共筑文化同心的社会实践。

推普入课 经典授课传薪火

7月5日,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涂敏华老师以“热爱祖国母语,传承汉语文化”为主题,带领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将专业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案例,使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她强调,普通话不仅是各民族沟通交流的桥梁,更是促进汉畲文化交融的明灯,每一句清晰的表达都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接着,实践队成员以“趣味”为钥,以“声动”为桥,围绕着音节三要素展开了一场趣味生动的普通话教学培训课程。学生们在绕口令、飞花令等游戏过程中,一边感受语流音变,纠正错误读音,一边通过自己造词,锻炼语言思维,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7月5日至7日,实践队员在普通话基础能力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唱经典、书经典、诵经典、演经典、溯经典等“经典入校园”系列活动,带领漳浦民族华侨中学学生识经典、习经典、爱经典,以经典文化为纽带,让各民族像石榴果实一样,籽籽相拥,共同汇聚起强大的国家向心力。在最后的汇演舞台上,各个经典小组学员将三天所学融入表演之中,在表演中感受经典魅力,绽放文化之花。

 

畲族文脉芭乐绿 调研绘乡兴图

在传诵经典的同时,实践队还走进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顶坛村总支部委员会,探访了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蓝文胜、村委委员杨达林、村干部蓝雪花与三级网格员蓝松方,与其进行深入交流,期间,实践队也访问了芭乐大户,探寻芭乐致富的奥秘。蓝文胜、杨达林与蓝雪花一致表示,湖西乡依托独得天厚的地理优势,芭乐丰产且品质好。党支部大力推进芭乐产业发展,培育特色、融合绿色,打造“一村一品”格局,小小的芭乐已然成为畲乡民众的致富果、幸福果。湖西芭乐的发展历程与规划,展现出党组织引领下乡村特色产业助力振兴的蓬勃力量。 

 

从钟玉堂到海峡对岸,一座宗祠承载的两岸顶坛村情缘。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来到蓝氏宗祠“钟玉堂”,调研考察钟玉堂在两岸同心中的联结作用。门联 “由镇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苌溪以衍派,文经武纬振后昆”,既追溯了蓝氏家族迁徙渊源,又寄托了对后世的期望。蓝氏子弟人才辈出,“蓝氏三杰”平台、筹台、治台,其后人延续家族对台湾治理的关注,为推动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深度融合,加深两岸血脉联系做出重要贡献。作为涉台文化载体,钟玉堂为两岸民众搭建了沟通平台,增强了文化认同,是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鲜活样本。 

除了博物馆之外,实践队还走进了顶坛村最重要的畲乡古建筑——蓝廷珍府第,这座宏伟的府第始建于清康熙末年,占地面积广阔,达 1.5 万平方米 ,由府门、前厅、中堂、后堂、东西厢房等建筑构成,布局严谨对称,彰显着传统闽南建筑与畲族文化融合的特色。触摸清代官宅的石雕木刻,听畲族后裔讲述名将治台轶事,史料文献与口述记忆在青砖黛瓦间交融,实践队员用笔记与镜头记录下这座闽台文化纽带的历史温度。

从畲乡校园的普通话教学到文化古建筑的实地调研,实践队用问卷和多段访谈勾勒出推普助力文化传播的清晰轨迹。普通话成为连接畲族文化与外界的纽带,畲乡文化架起两岸同心的桥梁,调研暂告段落,但推普传情、以语筑桥的实践,将在更多乡土间延续。(蓝晓文)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