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先后在展示和服务中融入数字与互动等元素,方便和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参观、体验。泉州市博物馆采用高科技手段,完成反映李光地及其门生聚会的馆藏古画《榕村雅集图》数字化动态展示工程,运用人画交互的技术手段,以画中画的方式展现画中的人物、物品等。泉州海交馆宋代古船陈列馆经过修缮于去年10月重新开馆,以宋代古船为主体展示,打造船舱式的观展通道,木构玻璃墙展柜改造为出土古船底舱的13个隔舱式展览柜,并复原船员起居休息室,增设郑和航海星空图的弧形吊顶,让参观者有从海滩现场进入船底舱,再到甲板的观展感受,还原了宋元时期泉州“东街一角”“印度寺庙”“市场”等四个剪贴画景箱,“迎番货”微缩立体雕塑及码头场景,再现了这一时期泉州市井生活、繁华市集和码头盛况,并通过多媒体动态技术,使“涨海声中万国商”国画动起来。此外,展区还引入多媒体展示和互动区,让人形象地了解宋代古船的制造技艺、船体结构等专业知识,以及泉州湾后渚宋代古沉船发掘、出土的经历,进一步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大多数博物馆由于展厅面积受限,大量文物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利用。而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缺陷,它可以提供藏品的多角度、近距离3D赏析,对藏品相关的历史、艺术、文化及故事等,以图文介绍和语音解说、动画展示、视频延展等呈现方式进行信息推送,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在网上参观“永不落幕的展览”。
开发文创衍生品 让博物馆亲和可爱
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公众兴趣,让博物馆变得亲近可爱,我市许多博物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目前我市不少博物馆通过合作开发模式,以丰富的典藏品为基础,开发一系列文创衍生产品,如AR明信片等,让游客“把文物带回家”。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船形点香器、鼠标、行李牌、笔记本、书签等。
参与和互动是博物馆生存发展的永久主题。目前,我市博物馆数字化工程全面铺开,市文广新局研发开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和泉州市文化生活直通车公众号,及时推送语音导览、数字藏品、数字展厅及展览资讯,搭建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
市文广新局开发监制了一款名为“文物带回家”的APP,结合先进的技术,只要扫一扫,文物将全方位呈现在你面前,还可以调整手机位置,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文物来个特别的合影。
据悉,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进博物馆理事制度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博物馆或者非国有博物馆设立休闲企业,延伸博物馆展览和服务,为观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具有创造性的特展临展、服务公众的社会教育项目和文化创意衍生商品。
2025-04-11
2025-03-23
2025-03-07
2025-01-20
2025-01-13
2024-12-31
2024-12-30
2025-04-29
2025-04-24
2025-04-21
2025-04-14
2025-04-01
2025-04-25
2025-04-11
2025-03-31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1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www.fjcv.org)
志愿热线:0595-28881828 E-mail:fjcv66@126.com 闽ICP备17015848号-1
法律顾问:北京恒都(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鸿才 | 广东华商(泉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李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