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百年镜语 胶片相机的时光之约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 作者:张君琳 | 发布时间: 2025-09-05 | 26 次浏览 | 分享到:

胶片摄影的珍贵,藏在装卷、构图、测光时的细致过程中,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当下情绪与场景的定格。近日,市区西街一文创工作室内展出了多款珍贵的胶片相机。这些相机跨越百年时光,涵盖多国特色机型,包括不同时代用于工作、生活记录的微型相机,以及见证城市发展的“大家伙”。

(倪建东与部分特色相机藏品)

老相机的“别样人生”

这些相机既有实用的精巧,也有艺术化的浪漫,更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藏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微型相机。其中最小的一台仅与一元硬币大小相当,被称为“纽扣胶片相机”,距今已近百年,还可作为吊坠佩戴,曾创下吉尼斯“最小胶片相机”纪录。这款相机外壳为合金材质,配备两挡快门,使用特制的微型胶片,一次可拍摄6张底片。通过旋转上片,快门按压后仍有清脆的弹簧声响,镜头通透如初。还有一台百年全铜材质的最小长焦微型相机,仅半个手掌大小,握紧拳头,相机就可以藏在手掌中。

(纽扣胶片相机曾创下“最小胶片相机”吉尼斯纪录)

倪建东介绍,这些微型相机设计隐蔽,不少是用于隐蔽拍摄。有的外形看起来像放大版钢笔,机身前端是塑料壳,后盖为金属,适合夹在口袋中,可以拍摄16到18张黑白或彩色照片,镜头通过其中一个光圈将适量的光线在胶片上曝光。有的酷似望远镜,镜头切换间既能望远又能拍照,胶片藏在机身内侧,“很多人见了都表示惊讶,没想到望远镜里还能藏相机。”还有的伪装成打火机,点烟瞬间已按下快门。

(法国笔形微型相机)

(相机藏在望远镜里)

不同国家的相机,自带鲜明的文化烙印。瑞典相机以“小而全”著称,体积小,变焦、成像功能一应俱全,与德国徕卡同为早期微型相机的代表。法国产的立体相机形似机器人,双镜头如同“眼睛”,机身线条柔和,透着浪漫主义色彩,底部可装支架固定,是早期立体摄影的经典设备。英国的口袋相机巴掌大小,可轻松揣在兜里,其中有溥仪使用过的款式,百年前的设计至今仍显精致。美国产的新闻专用机与影视剧里呈现的一样,按下快门闪光灯即时爆烟,是早期记者的拍照“利器”,灯泡式闪光灯每用一次都像“小爆炸”。如今,灯泡式闪光灯管已难寻,倪建东特意留存了几枚,“坏了就真的修不好了。”

(百年前的英国微型相机可轻松揣在兜里)

(形似打火机的相机,可在点烟瞬间同时按下快门)

从第一台“心头好”到百台珍藏

这些相机的收藏者是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泉州代表处会长倪建东。他的相机情结始于对摄影的热爱。20世纪90年代初,他攒下数月工资,以800元买下了人生第一台相机——海鸥牌相机,当时他的月薪仅100余元。这台相机不仅开启了他的摄影之路,也种下了收藏的种子。如今,他的相机藏品已达200多台,全部为胶片相机,其中最古老的机龄超过100年。“胶片能跨越时间留存,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时光信物’。多年后翻起泛黄的相册,唤起的不仅是影像记忆,还有彼时的温度与情感。”倪建东说。

从指节大小的微型相机到泉州第一台半人高的照相机,倪建东表示,在数码浪潮席卷全球之前,胶片相机凭借精湛的机械工艺和独特的化学成像技术,构筑起人类视觉记忆的黄金时代。如今,他希望借由这一爱好的深化拓展,传承相机发展历史上的影像文明。

每台相机都有“人情温度”

每台藏品背后,都蕴含浓厚的人情味。

谈及收藏渠道,倪建东笑称“全靠脸皮厚”。早年他结识各地藏友,通过交换、求购收集藏品。有时为了一台心仪的相机,他会多次登门拜访,带着自己收藏的瓷器、字画等藏品,“以物易物”;遇到不愿割爱的藏友,他就常去聊天,送上对方的“心头好”,用诚意打动对方。

“收藏家不是‘保管员’,而是‘传承者’。”这是倪建东自己对收藏的理解,“这些老相机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再过二十年,可能就成为‘废铁’,但是对我来说,它们是时代发展的见证,有些依然可以使用,颇有价值。”

最让他珍视的是泉州罗克照相馆的那台“大相机”。1934年,泉州市区中山中路开设了一家“罗克照相馆”。在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期间,罗克照相馆堪称泉州最负盛名的照相馆。不仅记录了城市百姓生活的重要时刻、不同阶段的证件照,也引领着泉州的时尚与文艺潮流。这台半人高的相机拍摄时,需先在黑布下装底片,再用三脚架固定,按下快门时会有“咔嚓”一声响,影像留于胶片上,再经过化学处理,成为照片。随着数码摄影的发展,相馆于2009年停业。后来,倪建东多次拜访收藏者,用诚意打动了对方,成功收藏这台相机。如今,这台相机是他相机收藏的“重中之重”,被精心呵护,因为它承载了无数泉州人的记忆,对泉州影像文化有重要意义。

对于这些相机藏品的未来,倪建东已有规划。他希望在妥善保护这批藏品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相机。“让大家知道,相机不只是手机里的图标,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老样子’。”

在倪建东看来,收藏老相机是“用物件对抗岁月流逝”。那些带着划痕的机身、略显迟钝的快门,记录的不只是相机的发展史,更是一代代人的生活记忆。比如罗克照相馆的那台相机,“等再过几十年,有人看到这些相机,会想起‘原来爷爷当年是这样拍照的’,我的收藏便有了意义。”(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