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
遗训诫勉发深省
正如陈寿祺在《榕村全书·总序》所述:“天将昌一代文明之治,则必笃生琦玮非常之人杰,以丹青道训,津筏斯民。故其遗文之所垂示,迟久弥新,百世而不可澌灭。”
对于安溪湖头来说,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不仅是一代人杰、治政能手,同时他还是理学大家、乡贤名儒,李光地亲制家训、族规、乡约等,并以身作则,垂范后世,实是湖头宝贵的人文财富。

“乐善好施”匾悬挂于凤池李氏家庙内
作为清初文渊阁大学士(即宰相),李光地在政治舞台上,以国为本,一生恪尽职守。老年返乡之后,他亲自拟定《家训·谕儿》《诫家后文》《本族公约》等家训族规,以及《同里公约》《丁酉还朝临行公约》等村规民约,对故园族人的眷恋、期待,不言而喻。

阆湖博物馆已成为宣传李光地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他制订的《诫子孙》《家训·谕儿》《本族公约》《同里公约》等一系列家训、公约中,李光地以其丰富的人生和政治阅历告诫李氏子孙及族人:“夫世无百年全盛之家,人无数十年平夷之运,兴衰激极,存乎其人。”也就是说,一个家族不管曾经多么荣盛,如果不努力,前人攒下的基业早晚会被挥霍一空;一个人不管多幸运,如果不努力,当运气不再时,就会穷困潦倒。李光地还称,“吾生七十年间,所阅乡邦旧家,朝著显籍者多矣,荣华枯陨,曾不须臾,天幸其可徼乎?祖泽其可恃乎?”告诫后人,繁华随时可能落幕,切不可恃祖荣而骄。“他日成家之业,泽及后人,尔等阅世之久,自知吾今日之言是亲爱之至,此时虽冒刻薄之名所不辞也。”这完全是李光地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来提醒族人、子孙,戒骄戒躁,方是立世之本。这样的垂范姿态,更易打动人心,也更具说服力。

明代大学士张瑞图为王振熙故居亲题“总宪第”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