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新华社以《福建泉州:推进古城修复 留住古韵乡愁》为题,专题报道了泉州以极具闽南背街小巷特色的古巷金鱼巷为试点,推进背街小巷的微改造,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留住古巷的韵味,焕发古巷生机的做法。
该报道被新华网和“新华视界”、人民网、中国网、央广网、中国青年网等中央媒体纷纷转载,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其中,仅“新华视界”的点击率就超过100万。
这不是金鱼巷首次被关注,作为泉州的一个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项目,去年十月以来,这条沉寂了近三十年的“金鱼”,重新被唤醒,并以其华丽的变身,一再聚焦世人的目光。
270米的改造,是近年来泉州古城保护3.0“见人、见物、见生活”模式实践的一个缩影,为泉州古城背街小巷改造,提供了一个范本。


“金鱼世第”传千年佳话 人文荟萃造繁华往昔
“一条,两条,三条……快来看,这里还有很多金鱼!”从巷口的纯铜金鱼地雕开始,一群小朋友的注意力完全被巷子里的“金鱼”占据了,开始激动地玩起寻“鱼”游戏。金鱼地雕、金鱼纹线性排水沟、金鱼型的空调罩、井盖……金鱼鱼纹图腾,数量繁多却如此巧妙地点缀着这条古韵十足的巷子。
“爸爸,这里为什么叫金鱼巷?以前是卖金鱼的地方吗?”孩童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问题。其实,泉州老巷,常因历代名人及其府衙得名,金鱼巷亦然。据史料记载,宋仁宗皇佑年间(1049年)进士、福建转运使谢仲规,曾在此建宅,他官至三品,依唐宋官制,三品以上官员可授紫金鱼袋。其后人在宅邸处建了祠堂,祠堂上挂一匾额,上书“金鱼世第”。后来巷子便被称为“金鱼巷”,流传至今。谢仲规,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他老丈人就是泉州家喻户晓的蔡襄。


2025-09-24
2025-09-10
2025-09-01
2025-06-24
2025-05-13
2025-04-11
2025-03-23
2025-10-29
2025-10-21
2025-10-11
2025-10-10
2025-08-29
2025-10-20
2025-10-09
2025-07-28
2025-04-25
2025-04-11
2025-03-31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www.fjcv.org)
志愿热线:0595-28881828 E-mail:fjcv66@126.com 闽ICP备17015848号-1
法律顾问:北京恒都(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鸿才 | 福建崇格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