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海交馆首次举办‘海交馆之友’,这已经是第18届了。”翻开厚厚的笔记本,海交馆副馆长郭育生看着泛黄的旧照片说,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泉考察,在海交馆连续多次召开研讨会,那年,第一届“海交馆之友”活动启动,数十名中小学生参观海丝史迹,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迪安博士合影,“当年的‘海交馆之友’,如今已在各自岗位上为‘海丝泉州’不遗余力努力着”。
20年弹指一挥间,“海交馆之友”已成为海交馆的品牌活动,全市数百名中小学生经此活动了解泉州海丝历史、熟谙海丝故事,“这是实实在在的活态传承,让学生了解历史,也培养他们对泉州城市的文化自信。”郭育生说。
博物馆,是城市的“名片”和“记忆”,也是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培育现代文明的公共平台。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拥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等10多个国家二级以上(含)博物馆,馆藏十分丰富。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持续推动区域内外博物馆的协作合作,发挥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让博物馆文化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和心灵,发挥深厚的文化滋润和反哺功效。
元宵节邀请非遗传承人带领中小学生制作传统花灯、航海日走进古船陈列馆看古船做船模、“六一”推出印度文化盛宴体验印度古老的海娜彩绘艺术……在参观感知古代文明的同时,博物馆举办的主题活动,也成为我市广大中小学生动手体验传统文化技艺,提升综合文明素养的“第二课堂”。
文物是固态的,而文化和文明是活的。记者了解到,为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进市民,让文明根植人心,近年来,我市还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典藏和数字化研究推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下阶段还计划通过建设传统文化VR体验馆,利用3D大屏幕、交互式的电子设备等现代数字媒介,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交响的文章。
“海交馆之友”夏令营,孩子们走访海丝史迹。
传统文化 融入校园 文化根脉薪火相传续文明
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广大中小学生在感知传统文化中,成长为文化自信的下一代,这是泉州传统文化进校园一直努力推动的。
从1990年开始,泉州就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连续多年举办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不少学校还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讲古”、表演民间曲艺、传授剪纸和木雕等技艺。更高层次,泉州艺校设立闽南戏曲等专业、泉州师范学院开设南音专业;更广范围,2015年起,全市全面开展 “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小学开展传统戏曲展演上百场,全市14所中小学确定为首批“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
2025-04-11
2025-03-23
2025-03-07
2025-01-20
2025-01-13
2024-12-31
2024-12-30
2025-04-29
2025-04-24
2025-04-21
2025-04-14
2025-04-01
2025-04-25
2025-04-11
2025-03-31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1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www.fjcv.org)
志愿热线:0595-28881828 E-mail:fjcv66@126.com 闽ICP备17015848号-1
法律顾问:北京恒都(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鸿才 | 广东华商(泉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李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