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厦门老市区藏着一处清代皇帝御赐的“宫廷建筑”
来源:海峡导报 | 作者:沈华铃 陈巧思 | 发布时间: 2018-09-26 | 2045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物故事

黄培松——福建最后的武状元

在厦门江夏堂里,仍然保存着武状元黄培松的佩剑,黄培松是福建走出的最后一名武状元,经历清朝和民国两个时期,从忠于朝廷、勤政尽责,到同情革命、支持共和,最后卸甲归隐,一生政治生涯波澜起伏。

厦门江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黄金火告诉记者,黄培松1880年殿试高中后,先授正三品官一等侍卫,不久出任广东参将、游击之职,旋升琼州总兵,记名提督,以军功赏“卓勇巴图鲁头品顶戴”。

宣统三年(1911年),广州起义爆发。作为“朝廷命官”的黄培松,奉旨以“协督”职务参与对革命党人的审判。他亲身经历了革命党人为国献身的壮烈举动,也感受到了满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十分同情革命志士,在参与审讯的过程中,曾经暗中保护十多位年少的革命党人和许多支持、同情革命的市民群众免于受难。

辛亥革命后,黄培松拥护和支持共和,投身参政议政。民国二年(1913年),黄培松为福建护军使,驻福州;民国四年(1915年)任福建漳泉总司令,驻厦门;民国五年(1916年)北洋军阀执政,萨镇冰为福建清乡督办,举黄培松为会办。这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勤政、廉洁的风范。

然而,黄培松亲身经历从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的垮台,到袁世凯卖国称帝的图谋,再到南北军阀的混战局面,已经无意眷恋于时政。民国十一年(1922年),他辞官归隐,郁郁寡欢,民国十四年(1925年)病卒于福州。

黄金火说,黄培松临终时,一再叮嘱在病榻前的儿女们要“以德立身、以诚立业、以信做人、以义交友、以勤俭持家”。




    穿过繁华的中华城商业街,推开江夏堂古朴的木门,仿佛告别了喧嚣,走入百年前的历史。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