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福建江梅妃信仰习俗成为福建莆田人民的地方独特信仰文化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19-10-18 | 30328 次浏览 | 分享到:

  銮驾轿是古代专供帝王后妃乘坐的,而莆田女子出嫁时就能乘坐“銮驾轿”,洞房中还悬挂凤灯,这是莆田女性特殊的政治待遇,形成了莆田特有的婚嫁民俗。銮驾轿结构,仿皇家“红轿”制造,轿顶四角饰有四条金漆浮雕金龙,栩栩如生;四周披围红绸,轿顶穹窿式,显得雍华富贵。莆田新嫁娘乘坐“銮驾轿”出嫁。一方面是堂堂正正地宣称是明媒正娶,另一方面是抬高身价,要求男方以“銮驾轿”体面请来,不是自己偷跑到男方来的。如果以后婆媳发生口角,媳妇很自豪地说:“不是你家用龙轿到我家去请,我还不来呢!”

  古时新嫁娘出嫁,乘坐“銮驾轿”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必须带上“新娘妈”出嫁。“新娘妈”是莆田古时一位收养弃女的黄氏0化身,闰女都以她为“保护神”。“新娘妈”的制作是用一根红箸为骨,灯笼座为座,用红绳束三十六根稻草,糊上红纸衣裤,白纸剪成的头面、四肢,扎成一善良女人形状。新嫁娘带“新娘妈”到夫家奉祀,祈求保佑,平安度日。莆田女子出嫁乘坐“銮驾轿”的习俗,自唐代一直沿袭至今,只有在上世纪“0四清”至“十年文革”中断。如今许多农村姑娘出嫁又风行乘坐“銮驾轿”,恢复莆田古代女子出嫁的特殊礼遇,享有殊荣。

  三、莆仙戏发源与发展。在莆仙戏戏剧史上一直流传着,唐代莆田出个大美女梅妃,很受唐明皇宠爱,为了显示皇恩浩荡,赐皇宫内的一班“梨园”给莆田。这班梨园经梅妃和雷海青修改,后成为莆仙戏的鼻祖。宋代大诗人刘克庄指出莆仙戏来自宫廷,他为宋代黄岩孙主编《仙溪志·艺文志》序记:“唐代莆田民间歌舞百戏盛行,宫廷教坊歌舞百戏传播莆仙,故莆仙音乐歌舞有‘集盛唐古典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印证莆仙戏来自宫廷,来自梅妃的传说。

  自古以来,莆仙戏是传说梅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梅妃故里情钟莆仙戏,对莆仙戏继承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许多人都取得杰出成绩。有著名编剧江东人祁宗灯,先后整理改编传统折子剧《三打王英》,1959年10月在北京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1、1、1、1等观看并与演员合影留念,轰动北京;1980年12月,他与姚清水合作整理改编传统剧本《状元与乞丐》参加全省第十三届戏剧会演,获得剧本一等奖,1982年4月《状元与乞丐》由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调北京汇报演出,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轰动国内剧坛。在演技发展上,梅妃故里,人才辈出,涌现出林金标、祁玉卿、吴清华等一大批莆仙戏传承人。还有化妆师吴玉仁,民乐家林金清、林伟、林静等,为莆仙戏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