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花甲阿伯工女红 飞针走线赛绣娘
来源:泉州网 | 作者:fjcvfjcv | 发布时间: 2017-10-09 | 18174 次浏览 | 分享到:

 刺绣是我国优秀传统工艺之一,古代称“黹”、“针黹”,因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人们一谈到刺绣,想到的多是心灵手巧的女性。然而,在德化城郊,有一位年近花甲的陈老伯,从事“家传”的刺绣活儿已有41年,到现在还能眼不花、双手灵巧地在绣布上飞针走线。

陈利源展示刺绣作品

“张飞绣花” 男儿手艺不输绣娘

  来到德化城郊坪埔一处不起眼的绣坊,陈利源一家正在忙着完成客人订制的裙帏。虽然手指并不纤细,但他们的动作娴熟,随着针线在绣布上起起落落、上下翻飞,五颜六色的绣线被缝制在画稿的纹路上,绣布上的人物、吉祥图案和花鸟渐渐浮现出来。

  陈利源出生于民间刺绣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年少时就喜欢上刺绣。他18岁开始跟随父亲陈享命学习刺绣,曾在赤水街开店8年,后来在德化县城郊租房,继续从事刺绣职业。虽然如今机绣大量取代了手工刺绣,但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陈利源的传统手工刺绣深受客户的喜爱,一年四季忙个不停。

  工作间隙,陈利源向我们展示了他和儿子的作品。其作品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针法多样、绣工精致、粗中有细,一点不比女性逊色。“在许多人眼里,这些作品是出于温婉文静的绣娘之手,当他们来到绣坊后,才知道大多是我们父子俩绣的。”陈利源风趣地自称自己是“张飞绣花”,但做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让客户满意,不会输给绣娘。

技艺家传

世代传承未曾中断

  说起刺绣,老陈如数家珍:“我们陈家的刺绣属于闽绣中的金苍绣,是刺桐绣的一种特长技艺,与古老的蹙金绣工艺相同,即在罗缎底子上,用金绣线绣出各种纹样。由于金绣线外的那层金箔很薄,犹如葱膜一般,民间形象地称其为金葱绣,又因闽南语中‘葱’与‘苍’同音,因此雅化为金苍绣。工艺绣法包括荔枝跳、菠萝凸、平绣、三叠线、龙鳞迭甲等。金苍绣绣品用途有高甲戏、歌仔戏等戏剧的戏服,喜庆的绣幛,以及生活和艺术装饰,譬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金苍绣的配色大胆、图案简洁、主题鲜明、效果华丽。”

  陈利源祖籍龙浔镇高阳村,后迁居赤水镇福全村,刺绣工艺来自家传,到陈利源的儿子这一辈已传了六代。《高阳琼林堂陈氏族谱》记载,陈利源的家传刺绣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其十四世祖陈志仪(1811—1855年)12岁便离家到泉州开元寺袈裟组学艺,后返乡成家立业,传授刺绣技艺,开创了德化陈氏刺绣,此后世代传承,未曾中断。

  族谱中只记载男绣师,不见绣娘,是否家传技艺“传男不传女”?陈利源否定了这一说法,“刺绣需要先画图打稿,融入文学艺术背景与元素。古代女子大多没有读书,文化功底差,无法独立完成一件绣品,所以历代男绣师比绣娘更为突出。”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