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福清拯救濒临失传的大国之礼——周礼佾舞
来源:东南网 | 作者:王晓易 | 发布时间: 2017-12-27 | 24554 次浏览 | 分享到:


原来朝鲜时期跳的佾舞,由六列六行36人组成。大韩帝国成立后,开始实行八佾舞,并延续至今。佾舞根据音乐的感觉和服饰、道具等不同,分为文舞和武舞两种。韩国宗庙祭礼的佾舞文舞伴随《保太平》曲调起舞,左手持笛状管乐器,右手持翟,舞姿柔和、婉约,是趋向于文人的舞蹈。而武舞是伴随《定大业》曲调,前四排手持木剑、后四排持木枪,趋向于武士的强劲有力的舞蹈。

成均馆孔庙每年的春秋仲月上丁日举行的释奠仪式,都有部长级以上的官员出席,概貌与中国明清两代的祀典相似,只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在成均馆大学,则集结了一批专门研究儒学、释奠礼仪、雅乐和佾舞的学者,舞蹈系也设有专门修习佾舞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几年前他们还牵头成立了一个"国际释奠学会"。据目击者报道,韩国的释奠仪式严格遵照古礼实行,以至于有人评论说:"比较来看,韩国所举行的释奠祭礼更具儒家正统性。"

佾舞在日本称为"释菜の舞",日本佐贺县多久圣庙佾舞是日本"释菜"典礼的一部分,释菜是儒家敬谢先师孔子的传统仪式。在多久圣庙每年举行两次,分别为春季的4月18日和秋季10月的第4个星期日,至今已延续300多年,是佐贺县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日本是汉文化圈内的一员,自古以来就对孔子这位汉字文明的启蒙者推崇备至。日本典籍关于"释奠"的记载首见于公元701年。这是日本仿效唐朝文章制度的重要活动。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