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月8日“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制度,深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这是今年泉州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古城保护提出的具体要求。
学校门口,外卖小哥送餐等候中。
如今,网络订餐已走进千家万户,除了商家的厨房,送餐路上同样存在各种各样食品安全隐患,这也成了市民关注的热点。
【现状】
乱象一:专送点旁寄生大量“隐形店”
近日,记者在市区泉秀新村内看到,小区内的多家储藏间经营着“隐形店”。这些“隐形店”里并没有放置给客人用餐的桌椅,只有灶台和随意摆放的外卖餐具。这些店只做外卖,并不提供堂食,记者看到,店内的食材,有的放工作台上,有的直接堆在地上。临近中午,店内订单不断,不时有外卖小哥前来店里取餐送餐。
“如果不是住在附近的人,肯定找不到这些店。这些店都是特意选择开在外卖平台专送团队的店铺旁,方便外卖小哥来取餐。”一位住在泉秀新村的市民说。记者随后走访了泉州市区美团、饿了么多个专送点,专送点附近的确存在不少专做外卖的小店。
风驰电掣送餐中
在市区霞淮附近一条小巷内,一家靠近饿了么专送点的老旧小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店内装修简陋,墙壁都已经被熏黑,地板也是黑的。店内的厨师正蹲在地上准备脆鱼锅。类似的“隐形店”烹制出来的菜品,有些单份要价近百元。
乱象二:送餐箱卫生存隐忧
餐品离开店家后,是否就不用担心食品安全了呢?送餐箱的卫生安全同样受到市民关注。近日,记者对外卖小哥的送餐箱进行了暗访后发现,送餐箱内存在着一定的卫生隐患。
一些送餐箱的外部已显破旧,卫生状况堪忧,摸上去有油渍。在部分外卖小哥送餐箱的内部,还有餐品的汤水和油渍,一些箱子里有黄色污渍,部分外卖小哥在箱子里放了油迹斑斑的抹布,与食物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