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眼睛,从中可以看到城市的灵魂。近期央视热播的大型文物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令长期以来低调的博物馆,一下子成为“网红”。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在畅游海丝古城的同时,也走进博物馆,品读泉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具体生动的变迁轨迹。
寒假将至,博物馆是亲子游的好选择,你知道打开一座博物馆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吗?记者请来一位资深“导游”——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博物馆科有关负责人,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我们城市的博物馆。□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何奕斌 文/图 (除署名外)
“高冷”博物馆成“网红” 我市16家博物馆等你来
去年12月初,央视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开播,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让博物馆成为“网红”,成为网络及年轻人关注、热议的对象。
据一家知名在线旅游企业统计,自《国家宝藏》开播以来,“博物馆”相关旅游产品的搜索量同期上升近1倍。“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热门,行程涵盖博物馆的旅游产品预订人次同比增长1.3倍。
记者从我市各大博物馆获悉,近期特别是元旦小长假,我市各大博物馆访客盈门,迎来了参观高峰。
近年来,我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迅猛,一批体现行业特征和个性特色的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其中包括14家国有博物馆、2家民办博物馆。14家国有博物馆分别是: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晋江市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安溪县博物馆、石狮市博物馆、南安市博物馆、惠安县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南安郑成功纪念馆、泉港区博物馆、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2家正式获文物部门批准成立的民办博物馆分别是:德化金煌陶瓷博物馆、南安福建省印象五号石文化博物馆。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让文物鲜活起来
进博物馆,如果没有专业讲解带领,不少人只能走马观花,一知半解。如今,进馆前,市民可以通过“数字博物馆”,先“预习”游览内容;到达后,可以扫码享受免费语音导览;游览中,还可以身临其境体验3D还原的历史场景。
泉州市文广新局博物馆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市各大博物馆合理应用新技术和互动展示手段来点亮博物馆,打造“数字展厅”。在场景、交互性设计方面下功夫,借助二维码、三维展示、触摸交互多媒体、大屏与环幕显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等科技手段,摆脱常规博物馆完全橱窗式的陈列方式,与公众“零距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