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多元文化造就红砖建筑的闽南风格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17-08-10 | 19222 次浏览 | 分享到:

出砖入石的红砖建筑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曾经盛极一时,多元文化在泉州大地上交融汇合,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

  从古至今,闽南文化留给世人的,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不管是文学的还是戏曲的、建筑的……然而,在众多闽南文化中,富有特色的闽南建筑一向为人们所称道,那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蟳埔蚵壳厝;被称为闽南建筑大观园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红砖古厝……处处体现着闽南建筑的特有风格。

  为了让人们全方位了解闽南古建筑的独特风情,近日,早报记者特别采访了长期研究闽南建筑文化、石雕、古建筑专业的古建筑工程师张川河,以此引发市民对闽南文化中独具闽南特色建筑的学习和思考。

多元文化造就闽南风格建筑

  红砖赤瓦、燕尾山墙,镶嵌上精美的木石雕刻装饰……这样的红砖古厝在闽南一带十分常见。

  从审美的角度看,这类建筑反映着地域的风格特性,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也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虽说现在已无法追溯其产生的渊源,但根据资料记载:早在宋代时,这种建筑已经在闽南地区开始推广和建造。红色原本被称为宫廷色,本为“庶民不许”,却在闽南民间大量使用,这除了与闽南人长期从事海外贸易,民间积累了巨大财富,以及讲求排场的乡风有关外,还因为福建沿海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山高皇帝远”,加上闽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特性,使得闽南建筑外形富丽堂皇,被称为“皇宫起”的违禁红色建筑在闽南一带也悄然风行。

  据张川河介绍说,闽南地区的红砖建筑多以三间张双落大厝为基本单元,罕见的还有五开间的大厝,规模大的院落还加护厝于左右。此类建筑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广泛应用白色花岗岩做台基阶石,屋顶多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壁、廊、脊等细部装饰十分精致,不仅外观独特,而且在装饰与色彩纹样等方面都与其他区域的建筑截然不同。它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闽南古厝中的红砖文化

  远望红砖古厝,最吸引眼球的除了屋顶最佳形制的燕尾脊之外,便是红砖墙的立面,红彤彤似鲜艳的向日葵颜色;近看,红砖墙面每每刻意组砌,贴面镶嵌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成为富于变化的砖砌艺术。而诸多雕饰的运用,如砖雕、石雕、木雕、瓷雕,室内、室外均有别致的修饰,使整座大厝的艺术显得更精致、更精彩。如砖、石、木、瓷雕,主要用于外装修,大门门楣、正门屋檐下、墙壁、外墙基、柱础等;木雕主要用于梁枋、垂花、窗扇、门扇及木隔栅。雕刻手法有线雕、浮雕、半透雕、镂空雕等。

  采访中,张川河还以PPT的形式,直观地向记者表明,在闽南建筑的传承中,“红砖文化”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泉州传统民居最大的装饰特色,就是大量运用红砖进行装饰,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红砖文化。红砖墙装饰艺术,工艺精湛,寓意丰富,装饰手法丰富,极具艺术价值。

  张川河认为,“红砖文化”不止是闽南古厝建筑特色的发展与成就的概括,更多的是与闽南人民的精神世界相连接的文化,是闽南人民繁衍壮大,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这种文化,不仅是闽南人的瑰宝,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红砖建筑是泉州建筑文化的源泉

  红砖建筑不仅是闽南传统建筑的特色,也是泉州建筑文化的源泉。张川河告诉记者,闽南的红砖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不仅是民间文化的载体,而且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民族密码。尤其是古大厝保存的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闽南一带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闽南的红砖建筑既承载了中原文化,又包容海洋文化兼具地方民俗文化,以及民间工艺文化,是独特的南派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闽南文化的核心支柱。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