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学府之地 古城记忆
来源:东南早报 | 作者:fjcvfjcv | 发布时间: 2017-10-10 | 24197 次浏览 | 分享到:

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条坎坷泥泞的土路,遍地杂草碎石。梅花石上,苔痕浅浅;铁栏杆边,锈迹斑斑。

  如今,这条长路上随处可见穿着各色校服的学生,笑声朗朗、朝气蓬勃。这条路连接了泉州一中、泉州外国语中学、泉州市委党校,被不少当地人唤作“学生街”。一路上,陈光纯之墓、一峰寺、一峰书院,还有关于“梅石开,状元来”的传说,都足以唤起老泉州人那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

一峰寺


一峰寺:

诉尽古城历史繁华

  寺庙,在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随处可见,而学府路也不例外。从外国语中学朝一中的方向走数百米,便能看到一座寺庙。这座寺庙便是“一峰庙”,也称为“一峰书佛堂”、“观音亭”、“壕下妈宫”。

  2012年,“一峰庙”被命名为首批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据介绍,最初,它位于梅石巷梅花石附近;后被迁移至壕下,改名为“菩萨寺”,俗称“壕下妈宫”,奉祀着观音菩萨;到清代,为纪念一位对古泉州海上贸易作出卓越贡献并在该寺庙附近建草堂讲学的大人物“罗一峰”,人们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座寺庙,称这座寺庙为“一峰寺”,并一直沿用至今。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个人叫罗伦,号“一峰”,官至明代翰林院编修,曾任泉州市舶司提举,他坚决反对将市舶司移往福州,此举对繁荣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推动泉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还在现在的梅花石旁边建草堂讲学,传道授业,极大地推动了泉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清朝时期,泉州人民为纪念罗一峰,把草堂所在地称为“一峰书院”,而位置在附近的壕下妈宫寺名也随之改为“一峰寺”。20世纪70年代中叶,一峰寺不幸被大水冲毁。至1987年,庙宇重新建成,面积60平方米,祀奉释迦牟尼、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在一峰寺大殿前,有一副金字对联,对联上书“地居壕下,翘首一峰思仰止;际遇明时,驾航回海济苍生”,形象地道出了一峰寺的方位和历史渊源。从创建、迁移到毁后重修,一峰寺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它依然屹立在梅石巷一隅,向来往的路人诉说着泉州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

一峰书院


一峰书院:

诠释古城文化底蕴

  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学府路最富文化底蕴的应该是这里的一峰书院(梅石书院),拥有500多年的历史,旧址即在旧市区北隅泉州一中至梅花石一带,是为纪念罗一峰(罗伦)来泉在此聚徒讲学而创建的。其址至今仍称“一峰书院”。因书院近旁有石若梅花,又称“梅石书院”。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