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文学|九日山读茶
来源:旅人也 | 作者:郭柯柯 | 发布时间: 2017-08-22 | 26552 次浏览 | 分享到:

  除此之外,山上石刻还留下不少名人雅士登临名胜品茶斗茶的其他诗篇。斗茶既要有好茶,又需要有好水,才能使茶的色、香、味得到充分发挥,在莲花峰北侧有一口观音井,“泉从石罅流出,泉水清冽,是泡茶佳泉”。
思绪穿行在遥远的时空里,随着雨雾渐行渐远,清澈透明。没有太多的想法,没有太多的奢望,心因为简单而变得纯粹,也因为静谧而变得空灵,穿行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所有的曾经与过往,都变得美丽而单纯。

记得明朝黄养蒙写的《九日山书室》:

曾楹茅屋九山曲,时望金溪山径通。
堆叶扫云寻老子,烹茶读易梦周公。
几年司计惭明主,何日乘舟挂晓篷。
江上清风犹旧否?  沙汀为我问渔翁。

  黄养蒙是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官南北二京户部侍郎。黄养蒙年轻时于九日山东峰筑九日山书室攻读,原址在今东台庙处。这首七律是写他自己的书室,主要写书室的环境和自己在这里攻读的情况。首联“曾楹茅屋九山曲,时望金溪小径通”先交代书室的营造和坐落,书室是立柱子盖茅草(应该也架椽子)的“茅屋”,位于九日山僻静处,时时可以看到山麓的金溪,还有小路相通。颔联“堆叶扫云寻老子,烹茶读易梦周公”由“堆叶扫云”承接前联,补充说明书室周遭有树木,所以才会“堆叶”,山间常有云雾弥漫,因此才需“扫云”。启下写在此环境中,边品茶边攻读,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古贤就是这样,把艰苦的攻读,看成愉快的事情。他盼望有朝一日,能够乘风破浪,宏图大展,经邦济世。尾联“江上清风犹旧否?沙汀为我问渔翁”与首联的“时望金溪”呼应,用个“旧”字,可能是及第后故地重游,“沙汀为我问渔翁”其实是“我”问沙汀与渔翁,江上清风还像昔日那样吗?此诗写他自己的书室,表达诗人几年潜心攻读以期赴试高中的宏愿(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行文贴切,感情真实。
    “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的大航海时代,曾经是泉州的荣耀记忆。宋元时期,泉州港作为东方第一大港,对外贸易发达,万国商船从九日山下起航,携带陶瓷、茶叶等商品,前往海外贸易。泉州港是宋代闽茶出口的重要中转站,这里莲花峰的石亭绿茶、清源山茶、安溪的铁观音和闽北的乌龙茶、红茶都集中到这里再装船运到世界各地。有学者提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应该称为“海上丝茶之路”。“丝茶之路”的开通,不仅将东方丝绸的灿烂光辉洒向世界名地,同时也让茶香的芬芳飘溢到四海五洲。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