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韵玲老师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关键时刻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引导学生紧跟党走;她坚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时刻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大部分休息时间不是跟家人团聚而是守候在学生身边,自已掏钱以组织名义资助学生,彻夜不眠悉心照顾生病住院的学生,四处奔走为学生联系工作单位,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她连续十二年组织开展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学校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她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教育引领学生做一个纯粹的人、善良的人、奉献的人,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激励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弘扬青春正能量,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韵玲老师无疑是老师中的杰出楷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她一生都在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事业,她以学校为家,视学生为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的执着追求,以仁爱无私的“师道”,铸就崇高厚重的“师魂”。
已是长江学者,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的采矿79级学生吴爱祥,还记得当年林老师领着他们看的一部电影《红菱艳》。说的是一只红舞鞋,只要穿上它,就能跳出世上最美的舞蹈,可一旦穿上就脱不下,要一直跳下去,一辈子停不下来。吴爱祥说,“林老师脚上就像穿了一双这样的红舞鞋”。林韵玲善舞,她的舞台就在学生们中间,她穿着这双“红舞鞋”,在学生们中跳跃、旋转、穿梭,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跳了31年。
陈寿如教授深情地回忆,婚后妻子林韵玲有两个家,一个是和他住在校本部胜利村铁路塘边的“51户”,而另一个家,则在步行半小时路程之外的岳麓山脚下的学生十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采矿、城市地下建筑、工程测量、城市规划等多个专业的23届学生都一直住在这里 。陈教授说,每天早上天不亮,妻子就去了“那个家”,白天在采矿楼上班,晚饭匆匆扒两口,又去那儿了,再返回时往往是后半夜 。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泡在十舍,忙啥?学生们可记得清清楚楚:“早上把我们一个一个从被子里拎出来,赶到大操场跑步、晨练”;“检查寝室卫生,连脏衣服、臭袜子都催着我们去洗”;“逼着我们读英语,背单词”;“晚上主要是检查晚自习,检查作业”;“开会”;“谈话,没完没了的谈话”;“组织学习,组织年级、班级活动”;“查寝,看我们晚上归号了没有”。当年的学生干部颜兴中,陈迎明记得,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子夜,他们用自行车把林老师送回“51户”,自行车后座上,林老师还在不停的“叨叨”。在小儿子陈晓方幼年的记忆中,母亲大多时候都在与人谈话,“跟学生谈,跟老师谈,跟家长谈,在办公室谈,在学生宿舍谈,在路边谈,每次谈很久,找上门来的就在家里谈,家里房子小,她们谈她们的,我该学学,该玩玩,该睡睡,两不相妨”。采矿楼前,当年林韵玲领着学生们种下的排排小树,枝繁叶茂,业已成林。
2025-04-11
2025-03-23
2025-03-07
2025-01-20
2025-01-13
2024-12-31
2024-12-30
2025-04-29
2025-04-24
2025-04-21
2025-04-14
2025-04-01
2025-04-25
2025-04-11
2025-03-31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1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www.fjcv.org)
志愿热线:0595-28881828 E-mail:fjcv66@126.com 闽ICP备17015848号-1
法律顾问:北京恒都(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鸿才 | 广东华商(泉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李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