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时代呼唤好老师,“师魂”归来兮——闽籍人林韵玲的传奇人生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宗利 林菁蕾 | 发布时间: 2017-09-08 | 31579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言】 枝桠间悬挂的可是您的渴望/一枚就是一个幻想/一枚就是一个希望/当您把身边的孩子看成那枚枚青果/您就成了那株果树弯了脊柱垮了枝条/您是那么毫无怨言/背着一身希望/负着一身重托/秋天来时满园飘香/您说您最爱听的/是果子与果子碰撞的声音/当您把孩子们看成一只只红元帅/而您竟憔悴成片片枯叶/在黄昏里/片片飘飞/一枚就是一个希望/一枚就是一个幻想/枝桠间悬挂的可是您的渴望/没有徘徊,没有退却,也没有陶醉在一次次的喝彩中。她——林韵玲,一步步走向既定的目标。

中国网讯(记者 刘宗利 林菁蕾)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一个好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爱心抚育和培养学生成为国之栋梁。中南大学的林韵玲老师就是这样,1965年在中南大学毕业后就留校一直坚守奋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默默耕耘了31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退休后又为学校老年大学义务工作了10年,把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

2014年10月,林韵玲老师病逝,当时她的身上覆盖着党旗,追悼会来了很多人,三分之二都是林韵玲的学生,其中不少是挤时间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的,为的是见“林妈妈”最后一面,“大老爷们当场哭倒一片,如同失去了母亲。”作为大学同窗和丈夫,研究了一辈子爆破技术的陈寿如教授在想:自己也是老师,也带了五十多年的学生,学问做到了博导,做到了国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做到了公安部安全技术专家,可论在学生们心中的“当量”,竟远远不如妻子——这位成天围着这帮学生团团转的“婆婆嘴”。


莫道春光无偿处  待到秋日果满园

由中南大学党委高文兵书记作序、52万字的《用一生诠释师魂》一书发行刚满一年,第一次印刷的2000册就已经基本上发行完。书中由学生、家人和同事所撰写林老师一生的三百多个故事,个个催人泪下。这些故事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她31年如一日在平凡而艰苦的学生工作岗位上所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和贡献,也诉说着她如何长期用她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她的思想言行感染和教育一届又一届学生。当她看到她影响和帮助的学生个个都成材时,她心中的欣慰无以言表。同样,当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走,离世时她的学生们个个的悲痛欲绝,此情此景真是感天动容 。君见学生们离校二十多年、三十多年后的今日,还能够主动倡导为她出纪念文集,并写140多篇文章缅怀她,还能够筹集好几十万元在母校设立“优秀辅导员奖励基金”,这一切都是学生们对她当年爱心和付出的最好回报!陈寿如教授感慨地说:“一个人人生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金钱和财富,而在于他一生帮助过多少人,影响过多少人。”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